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投稿须知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投稿须知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
科协要闻

  • 第十四届“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”终评...
  • 田文出席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
  • 市科协团总支部第九次团员大会顺利召开
  • “推动双创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”专题座...
  • 市科协系统荣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多项荣誉

学会动态

  • 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第九届会员大会成功举办
  • 北京图像图形学学会2015年理事会议召开
  • 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学会召开二届二次理...
  • 科学健康人医科进草园社区
  • “科学健康人”活动走进华严北里社区

通知公告

  • 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第九届会员大会成功举办
  • 北京图像图形学学会2015年理事会议召开
  • 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学会召开二届二次理...
  • 科学健康人医科进草园社区
  • “科学健康人”活动走进华严北里社区
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科协要闻 > 正文

屠呦呦获诺奖激励国人科学追求
2015-10-09 15:01:00

   中国人一直有很强烈的诺奖情结。1957年,我十几岁的时候,在报纸上看到李政道、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报道。我印象里,我国几代领导人都接见过他们二位,足见对诺奖获奖者、对诺贝尔科学奖的重视。“文革”结束后,我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,他们两位也都来作过报告。应该说,从人才培养到包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在内的一些具体科学项目,都有他们的身影,他们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    在李政道、杨振宁之后,又有几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奖,但一直没有本土培养、在本土研究的科学家获得诺奖。现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实现了本土科学家在本土研究获得诺奖的零的突破,圆了国人多年的诺奖情结。
    青蒿素的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。在那个年代,很多科技项目都是由国家层面组织的大协作团队担当,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团队协作的成果。但屠呦呦作为这一项目的代表,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。
   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,青蒿素的发现受到传统中药的启发。对于中医药这个宝贵的财富,我们要继承发扬。
    我们应该由此进一步思考我们的科技评价制度、人才遴选制度和奖励制度等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,其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科技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,应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。

上一篇:西澳大利亚州政府科技教育代表团访问市科协
下一篇:2015年市科协处级干部培训班开班

版权所有 © 基础医学与临床编辑部    京ICP备07012236号
地址:北京东单三条五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内  邮政编码:100005